這篇由 Mikaela M. Law, Elizabeth A. Broadbent, John J. Sollers 所撰寫、刊登於《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》2018年第37期的研究〈A comparison of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imulated and spontaneous laughter〉,探討了「笑」這種日常行為對心血管系統的即時影響,並比較模擬笑(simulated laughter) 與 自然笑(spontaneous laughter) 之間的差異。
研究設計與重點結果 研究邀請了72名受試者,隨機分為三組:
模擬笑組:被要求做出刻意模仿的笑聲 自然笑組:觀看幽默影片,產生自然笑 控制組:觀看無趣紀錄片,不涉及笑 每組接受為期6分鐘的干預,之後再進行一項實驗室壓力任務。全程透過心電圖(ECG)持續監測心跳速率與心率變異性(HRV),其中以 rMSSD 指標來評估副交感神經活動強弱。
主要發現: 在笑的階段中,模擬笑組的心跳率明顯上升,而心率變異指標 rMSSD 下降 自然笑組也有類似反應,但變化幅度較小 模擬笑組在後續壓力任務中的平均心跳率較低,但此差異在考慮笑的多寡後就不顯著了 表示模擬笑本身會引起更強烈的心血管刺激反應,甚至接近輕度運動的效果 我的線上大笑瑜珈經驗與想法 作為長期參與線上大笑瑜珈的人,我對這份研究特別有共鳴。我們在課堂上常常是從「假笑」開始練習,像是拍手、踏步、重複「ho ho ha ha ha」的聲音,一開始只是配合動作,但隨著節奏與群體互動,笑聲往往會慢慢變得真實起來。
這次看到研究指出,模擬笑反而比自然笑帶來更大的心血管刺激,讓我驚訝但也覺得合理。因為在大笑瑜珈課程中,我們不只是笑,還結合呼吸與肢體動作,整個過程像是一種溫和的有氧運動。每次練完,雖然不出汗,但確實會感覺心跳加快、呼吸加深,有點像快走後的那種輕微疲勞與放鬆。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練過幾次大笑瑜珈後,會說自己精神變好、心情變輕鬆。原來這些改變不只是心理層面的感受,而是真的有生理上的基礎支持。
個人反思與延伸應用 這份研究提醒我們一件事:笑不僅僅是情緒表現,它其實也是一種身體活動。尤其是當我們主動去製造笑聲時,會觸發一系列生理反應,包括心跳加速與副交感神經的調節。
這對於習慣久坐、缺乏運動或是工作壓力大的人來說,是一個很實際的選擇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天天去健身房,但如果每天花五分鐘做一點笑聲練習,也許就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身心調整。
尤其現在很多人都在家上班或遠距學習,容易陷入孤獨與壓力循環之中。透過線上大笑瑜珈,不但可以活絡氣氛,也能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提升能量與專注力。
未來如果能在企業培訓、學校課程,甚至是社區健康推廣中加入這樣的練習,或許能幫助更多人找到簡單又有效的壓力出口。
除了分享"大笑瑜珈”的生活點滴,我還有寫微故事、製作有聲書、故事曲等等,希望我們能互相認識。 喜歡我的文章嗎?盼得到您的支持、點讚,或分享我的文章,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。
大笑瑜珈寫作課-海綿篇 https://www.notion.so/matterslab/by-1f3cfe24aa5280dfa056d06b7ca6fb3e
大笑瑜伽寫作課-樂圖篇 https://laugh-yoga-hk.blogspot.com/
大笑瑜伽 Telegram 社區互動交流群 https://t.me/+kswu0vf_qYk5MGU9
故事選集 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
文. 東加豆 https://tonkabean.me/
想了解大笑瑜珈嗎? 去這邊 >> https://www.laughteryoga.org/